励志箴言
9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相关规定,自2023年9月20日起,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,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、控制措施。
卫健委解释说,这主要是考虑到猴痘疫情将在我国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,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开展猴痘疫情防控工作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根据规定,乙类传染病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严重,可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,需要采取严格管理,落实各项防控措施,降低发病率,减少危害的传染病。
对乙类传染病患者、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,应当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。
据卫健委介绍,猴痘是由猴痘病毒(MPXV)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,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。
2022年5月以来,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猴痘疫情。
多国疫情显示,猴痘已发生人际传播,并广泛传播到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,病死率约为0.1%。
2022年9月,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,2023年6月开始出现本土猴痘疫情,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先后报告猴痘病例,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。
据中疾控统计,6、7、8月,中国内地分别新增报告106、491、501例猴痘确诊病例,合计超过千例。
经统计,98.9%病例为男性,92.5%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。
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,主要为发热、疱疹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无重症、死亡病例。
据专家表示,猴痘纳入乙类乙管,一方面使得管理猴痘的防控措施将更具有法律依据,所有防控部门、医疗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实施工作,更具有权威性和可实施性。
另一方面,猴痘患者也必须履行配合调查义务,同时也应获得个人隐私的法律保护。
附猴痘临床特征:
潜伏期:
5-21天,多为6-13天。
传染期:
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。
有调查提示一些病例可能在出现症状前1-4天存在传染性。
早期症状:
可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背痛、肌痛和淋巴结肿大等。
皮疹和黏膜疹:
通常在热退后出现,有些病例可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。
皮疹发生常经过斑疹、丘疹、水疱、脓疱、结痂至痂皮脱落几个阶段,不同形态皮疹可同时存在,可伴有明显痒感和疼痛。
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、肛门、生殖器、结膜和角膜等。
痂皮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,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。
病程及严重程度:
病程约2-4周,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。
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多数病例症状会自行消失,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,主要为儿童、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。